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泌阳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泌阳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有什么改变历史的小事?
我来说几个吧。
1、一餐饭,吃出一个秦始皇。
公元前257年,一个商人在赵国请高官吃饭,在席中,他看见一个年轻人,有点气质,但样子相当落魄。他想结交那位青年,别人都劝说他不要,因为这个青年只是个被自己国家遗弃的人质,很快,两国就要开战了,一旦开战,这位青年只有死路一条。
但这个商人没有听朋友们的话。暗中跟着为青年结交。八年后(公元前249年),这位青年成了秦庄襄王,这位商人成了秦国的宰相,他就是吕不韦。公元前247年5月23日,秦庄襄王逝世,子嬴政继位,史称“秦始皇”。26年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象吕不韦这样的商人,酒席基本上每天都要吃的。但他能在一个小小的酒席中看出秦异人是“奇货可居”,实属不易啊!如果不是他,秦统一中国可能要推后好久,甚或是不是秦统一中国还难说。
2、一个老顽固,失去几个省
明朝嘉靖年间,巡按浙江御史王本固迎来了一位很特别的“客人”。这位客人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军阀,他拥有5万人的军队。他同时也是日本海上最大的海盗,所有倭寇都要听他的话给他面子。说白了,他也是倭寇最大的头目。
不过,这个大头目却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名字叫汪直。他从中国倒卖大量的军火到日本。为了自己的安全,他组建了当时日本境内最大的军队,牢牢控制着日本大部分地方。
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倭寇侵犯边境,时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的胡宗宪与他的幕府谋士,大名鼎鼎的徐渭,费尽心思,终于跟汪直达成了交易,汪直接受朝廷的招安,愿意出面彻底解决倭寇之患。
为了让汪直放心,胡宗宪特意安排了苏杭几日游,又亲自交代王本固好好接待汪直。王本固满口答应。
可是,当汪直来到杭州见到王本固的时候,王本固迎接他的是铡刀。王本固直接把汪直咔擦掉了,因为他觉得,对付一个海盗,就应该这样。
听到这个消息,胡宗宪肠子都悔青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果然,汪直临死前说的“江浙福建沿海将要乱十年”,后来应验了。
如果不是王本固,汪直接受招安后,很有可能就是“日本都督”了,从此,日本就只是我们国家的几个省而已。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收编小日本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老顽固给扼杀了。痛惜啊!
王本固,看名字就是老顽固,胡宗宪,你不该相信他啊!
>>“午门事件”,是指“土木堡之变”次日,悲愤的群臣们跑到午门讨要说法,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大耍威风,甚至呵斥辱骂群臣,户科给事中王竑和其他大臣当场锤死马顺等三人。血案发生后,监国朱祁钰的血气被“激发”出来,文武官员和百姓们万众一心投入到北京保卫战,在兵部尚书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下,一举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并由此延续近二百年国祚。
>>王竑,字公度,今湖北江夏人,出生于甘肃河州,明朝兵部尚书,被青史誉为“世之伟人、国之重臣、百世衡鉴”。
公元1449年,宦官王振逼驾明英宗亲征瓦剌,致使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包括张辅在内的数十位重臣阵亡。悲愤的群臣们跑到午门讨要说法,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还在大耍威风,甚至呵斥辱骂群臣。户科给事中王竑揪住马顺就是一顿暴打,之后还用嘴撕咬下马顺脖子上的一块肉。其余大臣们情绪被燃爆,没有一会功夫,就把昔日凶神恶煞一般的马顺活活给打断了气。
王竑天生就是西北汉子的脾气。教授王竑的是被充军河州的明初军事家周璠,学业精进的王竑在老师的悉心培养下练就了一身韬略武艺。王竑的志向是:做官,就要像汉朝汲黯那样做宁折不弯的硬骨头官。
王竑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大太监王振专权作恶之时,王竑都会站出来怒骂,哪怕是一个人;王振撺掇明英宗北征的前夜,王竑也是照样追着王振一顿怒骂。
马顺被众臣打死后,王竑主动进宫向监国朱祁钰请罪领死,同僚们见到的是满脸正气、情绪稳定的王竑。监国朱祁钰自然是赦免王竑无罪。一时间,王竑的“壮举”使其红透了整个大明朝。全程目睹了“午门事件”的监国朱祁钰的血气也被“激发”出来,其登基扛起了拯救艰难危局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文武官员和百姓们放下了偷生的打算,万众一心投入到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打响前,于谦果断提拔王竑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并命其负责北门守备。王竑在短时间内把北门守军训练成了战斗力最强悍的守城精兵。京城哪一处防线吃紧,王竑就会带着北门守军往那里奔,并且只要一出击,立马就会把凶悍的瓦剌骑兵揍得狼狈而逃。特别是在残酷的土城大战中,精疲力尽的守军和百姓打到持砖瓦作战的艰难地步,也是王竑及时率领精兵杀到,里应外合,痛击瓦剌大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中的关键之战。
波澜壮阔的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王朝“续命”近二百年。史书评价,在北京保卫战中,王竑的功劳仅次于于谦。
战后,朝堂上又热闹起来了,大臣们在忙着争功,王竑依然是少数冷静的人,其又上奏折认为瓦剌虽然战败,却实力尤存,必须立刻整顿防务。于谦十分感激王竑的建言,随后再次举荐其担当居庸关提督守备。王竑在残破的居庸关上,坚持一贯的强硬作风,把一群喝兵血的骄兵悍将当场法办。王竑甚至发明了“自死劾”,也就是先强力办事,然后给朝廷上奏请求将自己问斩,这简直就是把命豁出去的架势。不到一年,这个边防要地整治得焕然一新,瓦剌各部多次对居庸关的侵扰都被王竑打得头破血流。
明英宗复辟后,昔日“马顺事件”的旧账被翻了出来,功勋卓著的王竑竟然被解职,并监视居住。五年后,边防持续败坏,鞑靼人又来侵犯边关。明英宗幡然发现不用王竑不行了,随即任命王竑为“参赞军务”。王竑一出场就立竿见影,一出手就在红崖子庄痛击鞑靼孛来部,其一直镇守到冬天,昔日嚣张的鞑靼不敢来犯。
沙丘之变
秦朝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秦始皇巡游平原津而大病,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但是秦始皇脑袋还清楚,并写下传给扶苏的诏书:“与丧会咸阳而葬”。不久秦始皇去世,而诏书也被赵高扣押。赵高随即勾结李斯篡改诏书,赐扶苏和蒙恬以死罪,改立胡亥为秦二世。这次事变彻底打乱了秦朝的发展轨迹。若按照正常发展,是嫡长子扶苏继位。《史记》载“扶苏为人仁。”,扶苏若上台,必将调整秦朝严酷的统治环境,调和社会矛盾,延续秦朝的统治。
赤壁之战
208年,已经基本统一北方的魏武王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征孙权和刘备,双方在赤壁大站。结果曹操大意而被5万的孙刘联军击败,统一中国未能实现。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有绝对的实力来完成中国的统一,但赤壁之战失败后,孙权巩固在在江东的地位,刘备则乘机进取益州,使得分裂实力得以延续。这次统一失败后,中国再次实现真正的大统一,要等到隋朝了。
淝水之战
383年,苻坚已经统一了北方,离完成统一中国就差一个东晋。此时的东晋积贫积弱,但是北方刚刚经济战争,经济也尚待恢复。但是苻坚急于统一,便调动80万军队南征,最终在淮河一线被东晋8万军队击败。之后苻坚被杀,北方重新分裂。如果苻坚巩固了北方的统治再出兵,就算不能统一,也能够维持北方的统治。
孝文帝改革
471年,北魏孝文帝继位,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并迁都洛阳。这场改革,使得鲜卑族彻底融入了汉族,为中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孝文帝改革,北方将被胡人长期统治,汉族政权只能偏安于东南,甚至导致突厥强大统治中国。孝文帝改革使得“五胡乱华”的危机得到了解决,中华文明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三征高丽
隋炀帝本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皇帝,他为中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隋炀帝的一件事情让他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这件事就是三征高丽。612年614年间,隋炀帝三次远征高句丽,均已失败告终。三征高丽所调动了的军队可以说空前绝后,基本耗光了隋朝的国力,以至于民变发生,诸侯割据。若非如此,隋朝定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改变历史既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也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的狗血剧情,说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吧。
1.一个马掌钉的缺失,导致了一个国王身死国灭。
这个是很有名的故事,因为都有英国谚语流传,根据的就是这个事情。大意是:失去了一个马掌钉,失去了一个马掌,继而失去了一匹马,继而失去了一场战争,最后失去了一个王国。说的是金雀花王朝的英王理查三世,在一次决定国运的关键之战中,由于所骑的战马一只马掌缺一颗钉子,导致马掌脱落,战马摔倒,国王摔倒在地上,当他站起来,马已经惊走。手下军队大惊随即溃败,理查三世手挥宝剑,大喊:战马,愿用王国换一匹战马!但已经于事无补,敌人冲过来杀死了国王,战争失败,金雀花王朝结束。
2.两个女人为了争夺桑叶,导致两国大动干戈。
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吴之战,其原因和导火索居然是因为一棵桑树。这棵树长在了吴楚两国边界,一天,这两国边境村子里的两个女人为了采桑叶打了起来,很快呼朋引伴呼亲叫友。变成两个家族两个村子的战争,后来楚国的楚平王听到汇报,大怒,发兵灭了吴国那个村子。这下当时的呉王也不干了,发兵攻楚,一连打下几座城镇,楚吴大战爆发。
3.一字之差,导致一场大战的结果迥异,有可能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走向。
准确的说,是一个笔画的差异导致的。剪断洁说,1930年蒋闫冯中原大战,蒋介石的军队和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队打的难解难分,这时冯玉祥布置了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果行动顺利,将会对大战产生决定性影响。可是偏偏这时候,参谋人员疏忽大意,把部队集结地的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变成了泌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最终冯军大败,蒋介石乘胜逐渐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通过这几个小事影响大事件的例子,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启示:
1.世界和个人的大事关键点可以说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必然性有,比如生老病死,但对人生过程和历史进程起的作用有限。比如,世界总会有战争这是必然性,但战争的爆发和胜负却不确定。
2.人生或许真的没有必要焦虑。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有百分之七十八十的担心是不会真正发生的,所以不必焦虑。不过看了这几个案例,让人感觉,你再能想,能思考周密,也还是难以穷尽所有意外,所以焦虑又有什么用呢。
3.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对的,有人写过书了,不多说。
奥斯曼进攻君士坦丁堡,
发现科克波塔门没关闭,
于是大军趁机杀入城内,
导致千年的拜占庭帝国,
长期顽强抵抗后被征服!
日寇炸毁柳条沟的铁路,
却赖在中国军队的头上,
以此为由发动9.18事变!
从此日寇大举侵略我国!
以寻找失踪的士兵为由,
日寇进攻宛平中国守军,
从此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日寇对苏军发动细菌战,
由于自身防护出现问题,
使日寇本身遭到了损失!
使苏军赢得诺门坎战役!
法西斯毒害的日本妇女,
为了所谓的大东亚圣战,
也就是罪恶的侵略战争,
有人充当可耻的慰安妇,
更有甚者以自杀的方式,
来避免其军人丈夫分心!
促使日寇更加凶恶无比!
从而促使日寇战败投降!
减少一定量的导弹燃料,
使该型导弹成功地发射!
适当降低发射架的高度,
利于某型导弹精准打击!
从而提高我军的战斗力!
我军出其不意出兵朝鲜,
使得我军首战获得胜利!
德军和日军利用了周末,
成功偷袭苏联和珍珠港!
迫使美苏两国卷入二战,
从而加速了法西斯灭亡!
以色列军队曾因赎罪日,
而遭到埃及军队的袭击,
败于第四次的中东战争!
小问题往往引起大麻烦。
上述历史就是客观论断!
泌阳县解除车辆通行限号吗?
泌阳县在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没有解除去车辆通行限号。
拓展资料
驻马店泌阳县简介
泌阳县位于本省南部,泌阳河流域。属驻马店地区。面积1774平方公里,人口89.23万,辖24个乡(镇),392个行政村。 西北部为伏牛山支脉,东南为桐柏山贩支脉伸展,南部为桐柏山脉,其他为平原。
境内河流25条,其中泌阳河境内长74公里,汝河境内长66公里。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水量933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
国内生产总值13974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75元。现有耕地156.9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芝麻、花、油菜籽;森林覆盖率为17.9%;主要树种有松、栎、桐、槐、杨、椿、楝树等。
矿产资源有石油、金银、莹石、铜、铁等。其中石油、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主要中药革有射干、柴胡、夏枯草、西参、益母草;土特产有马谷田瓢梨,还有柞蚕丝和茶叶。“泌阳驴”为河南省畜牧优良品种。
境内公路总里程36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3.2公里。有省道3条,全长172公里,县乡道全长193公里。桥梁81座2979延米;24个乡公路晴雨畅通,336个行政村通汽车。地方铁路明泌线经境内29公里。 名胜古迹吴家冢距城东北48公里处;大铜山距城东30公里处。
泌阳县属于哪个市?
属于驻马店市
泌阳(bi yang)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因位于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面积2335平方千米,人口90多万人。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C,年降水量960毫米,无霜期219天。
西汉设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即今泌阳县城。
河南的泌阳县属于哪个市?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 泌阳(bi yang)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因位于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面积2335平方千米,人口90多万人。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C,年降水量960毫米,无霜期219天。 西汉设比阳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泌阳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泌阳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