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绵阳新北川明天的天气预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绵阳新北川明天的天气预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川神木寨下雪了吗?
据最近的天气预报,北川神木寨当地今天暂时没有下雪,但是气温已经开始逐渐降低并有大风天气,有可能降温后会有降雪发生。此外,北川神木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气候多变,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降雪天气。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时刻关注当地天气情况,并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状况。
中国破坏力最大的10次地震是哪几次?
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 宁夏海原县 8.5级 24万人
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 甘肃古浪 8级 4万余人
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 甘肃昌马堡 7.6级 7万人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四川茂县叠溪镇 7.5级 2万多人
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 西藏察隅县 8.5级 4千人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3月22日 河北隆尧县/宁晋县 6.8/7.2级 8064人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 云南省通海县 7.7级 15621人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 辽宁省海城县 7.3级 1328人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 云南省澜沧、耿马 7.6级 743人
200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里氏5.6级地震,至少导致4人死亡,将近600人受伤。
2005年7月:黑龙江发生里氏5.1级地震,至少造成1人死亡12受伤,数以千计的房屋不同程度受到损害。
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发生里氏5.7级地震,至少造成13人死亡,8000余人受伤,1.8万间房屋倒塌。
2006年7月:云南盐津发生里氏5.1级地震,至少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6年8月:还是云南盐津,还是同样级别的地震,又造成至少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又大批的房屋被摧毁。
2007年6月:云南普洱发生里氏6.4级地震,至少造成3人死亡,近400人受伤,倒塌房屋不计其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的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四川地震会带动哪里地震?
(1)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县起,经炉霍、道孚、康定等县 (2)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县,向南经冕宁县、西昌市转向东南方向,再经普格县、宁南县,到云南省的巧家县止, (3)金沙江地震带。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风,沿金沙江东侧,北起德格县,经白玉、巴塘两县南到得荣县止, (4)松潘-较场地震带。主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风,包括九寨沟、松潘、平武等县和茂县的较场等地 (5)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 (6)理塘地震带。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境内,。 (7)木里-盐源地震区。 (8)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北起名山县,经峨边、马边、雷波等县,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关等县,
四川地灾黄色预警标准?
3级,黄色预警
预警区域:广元青川县,绵阳安州区、江油市、平武县、北川县等2市5个县(市、区)。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提醒,请黄色预警区域密切关注降雨预报及降雨实况,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适时加密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检查防灾责任体系落实情况;加密房前屋后斜坡、靠山靠崖、沟口等危险地段巡查与监测;做好监测预警和预警信息发布;督促指导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做好隐患点受威胁人员转移避让准备,必要时,组织指导隐患险情严重区域受威胁人员果断提前转移避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地震云真的可以预测地震吗?
看图说话:专家把地震云批的一无是处、灰飞烟灭,即便地震和云二位之间真可能存在着一些想要告人的秘密。
所以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了解一下这个问题本身-----什么是“地震云”,可以看一下百科上面的答案: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互联网上对地震云的形成有两种比较靠谱的答案:
第一个是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第二个是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成了地震云。
联盟曾经在头条问答中呼吁过相关专家们对地震前出现的特殊云相做一些分析研究,可不可以在大量偶然性的数据中寻找出必然性的规律,以作为预防和提醒,即便有误判的可能性,也比万一地震出现时的伤亡好得多。联盟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既然有“地震云”这个概念,一定有它“无风不起浪”的存在意义。
所以联盟对此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地震云”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那首先得把真正的“地震云”找到,等找到它的时候就可以预测地震了。
现代科技可以用数学圆周率作出《π之颂》的曲子,可以解构颜色转化为声音,可以转化声音为图像,可以在大脑视觉神经区域安装义眼让盲人重见光明,却为何不愿意去仔细聆听一下地球的声音?
联盟还相信一句话:“宇宙世界的一切,无不是波,无不是频率,无不是信息,这世上一切事物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专家们,当那一片云彩出现而大地还没有震动之前,拿出来诚意去倾听研究一下吧!一定能从中找到遇难前的众生们渴望听到的声音。
如果专家和“地震云”都不能告诉你何时跑出危险区的答案,那么刘震云这句话看上去可能会有些哲理:
“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自己的多多观照胜过任何人的说教。”——银河联盟地球站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题主,世界科学发达至今,地震这一自然现象依然不可预测,就像平原生活的人到高原可能发生高反,但高反至今也没有科学手段来鉴定每个人到高原是否高反一样。
汶川大地震前的北川县城(北川县委宣传部 赵军 摄)
因此,那些民间关于大地震来临之前,比如天空出现怪异的都称为地震云,比如条带状、辐射状、干涉条纹状、波状层积状、透光高积状的云彩等;动物行为反常,比如狗狗狂吠不止,蚂蚁成群结队迁移等;地下水井冒泡、冒热气等等,都是人们的心理聚焦效应——
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灾难后,往往会反复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的各种细节,并倾向于认为这些细节是“罕见和异常”的。其实这些“罕见和异常”经常发生,只不过平时人们不会去特意观察和记忆罢了。那些看似怪异的“地震云”、动物异常等,就是是这个道理。
汶川大地震当天的北川县城(北川县委宣传部 赵军 摄)
因此,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地震是不能预测只能根据已知或已经掌握的地质条件进行预防。之所以如此肯定地这样回答你,是基于我在地质部门工作的一些经历——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工作,主要工作就是给当时时任局长拎包跑腿。
本人在汶川大地震北川县城的“头七”……同事 吴楚瞳 摄
这张姓局长之前是在四川绵阳川西北大队任副队长。唐山大地震前几个月,四川松潘就发生过一次震级颇高的强震,北川也为此受损不轻。当时川西北队就委派张队就和省地矿局一些地质专家一起到北川勘察,专家们考察后的结论是:北川县城正好处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且县城两边是典型古滑坡山体,一旦被外力激活,北川就会被 “包饺子”。至于地震什么时候发生,没有科学手段预测,只能防微杜渐,县城应该尽快搬迁……
一语成谶。
汶川大地震当天北川县城惊心动魄一瞬。 北川县委宣传部 赵军 摄
30多年来,囿于北川县级财政的窘迫和省市的举棋不定,县城异地搬迁,在北川百姓家家户户放置倒立酒瓶习惯随着时间迁移逐渐消失中被淡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媒体人,我曾采访时任北川县委书记的宋明和县长金大忠。他俩都证实,地质专家们“北川有可能地震被包饺子”,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交接时都要反复叮嘱必须重视的一件事。
汶川大地震当天北川县城惊心动魄一瞬。 北川县委宣传部 赵军 摄
30多年前的八九月间,曾跟随长張局到凉山州会理县黎溪镇和会东县乃至攀枝花仁和区考察。考察内容就是调研在这些区域内的403、113、106三支地质队基地是否搬迁。在考察期间看到,这些区域广大农村,砖混结构房屋很少,90%以上是土坯房且都修在山坡上。很多农民还将土坯房用树棒和木板隔成一楼一底,在“楼上”存放粮食和农具,一旦发生地震,这些根本不具备任何抗震性能的土坯房在几秒钟内就会发生垮塌,逃生只能看你当时所处位置、反应速度和运气。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州会理县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当母亲拼死保护女儿的一幕,在消防队员小心翼翼地挖掘下慢慢浮现时,救援现场的人们都因巨大的感动而沉默了……“我们所面对的,已不是她们的遗体,而是伟大的母爱。”拍摄者、西昌市消防中队随队摄影邹森说。
张局深知这一区域地震断裂带的存在并处于活跃期。在与当地政府交换意见是否搬迁这三支地矿队伍时我在场。张局曾告诫当地政府:这些区域发生地震是早晚的事,无法预测,只能预防。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未晚。这些土坯房干打垒房早改建,早受益。这里,小震可能引起大灾。
这次调研后,虽然凉山州和攀枝花政府挽留这三支地矿队伍,但张局坚持把所有队伍带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这三支队伍后来分别搬迁至峨眉山市、泸州市、成都崇州市,此乃后话。
2008年8月31日上午,凉山消防官兵在会理县黎溪镇新桥村转移遇难群众遗体。西昌市消防中队 邹森 摄
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会理果然发生了6.1级地震!
这次地震虽然震级不算太高,但破坏程度很大——“攀-会6.1级地震”遇难者八成在会理。凉山州的会理、会东、盐源三县83个乡镇、近23万人受灾,7164间房屋倒塌,10万多间房屋遭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余元人民币。其中重灾区会理县10.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9亿元!
“攀-会6.1级地震”救援现场一瞥。西昌市消防中队 邹森 摄
“攀-会6.1级地震”的凶残,颠覆了外界 “5·12” 6级余震滋生的“疲软”惯性思维轨道。人们开始反问:这个6级地震为什么这么厉害?一句话:土坯房垮得之迅速彻底!根本没有反应时间!
“攀-会6.1级地震”救援现场一瞥。西昌市消防中队 邹森 摄
客观的说地震云不能预测地震。因为根据地震预测的概念:根据以往地震规律的认识,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及发生概率等基本要素进行预测。但是,依靠地震云无法得到未来地震发生的三要素及发生概率。
首先,通过地震云分析不能找到地震发生的时间。比如下面所谓地震云的例子:
1680年9月9日云南楚雄6.5级地震前“自西北起,黑雾弥天”;
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6.7级地震前“西南天大赤……夜有彤云”;
1935年宁夏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1936年甘肃天水:“是日天空布满积云,下午一时许聚起大地震”;
1941年5月5日黑龙江绥化6级地震前:“伪县府庶务科长看见,在西北天空中有如烟云的三系,其间带有黄色而明亮”;……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可能在震前有所谓的“地震云”,但是,任何人都无法从这些信息中判断出地震发生的准确的时、分、秒,而震后再去进行马后炮式的对应,毫无意义。
图片来自中国科普博览
其次,通过地震云的分析不能找到地震发生的确切地点。如上图,在唐山地震前两天,日本九州也出现了“像把天空分两半似的地震云”。但是,现有的所谓“地震云”的理论,根本无法完成理论推导来证明日本九州看到的所谓“地震云”现象与将近2000公里外的唐山地震联系起来,基本上还是靠唐山地震发生后才进行的对应。
图片来自中国科普博览
最后,通过地震云的分析更加无法确定地震的震级。即使现有的所谓“地震云”的专家,在其预测中也没有提起过关于地震震级的预测,说明现有的所谓“地震云”理论根本没有能力去对地震震级做预测。所谓的“地震云”学说具有明显的缺陷。而靠所谓“地震云”去分析地震发生的概率就更加不可能。
综上所述,通过所谓“地震云”学说根本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不能依靠“地震云”来预测地震。
今晚注定是这些乱联系天象(地震云),从结果去胡乱联想此前发生的怪象,然后说当时越想越不对劲的不眠夜。再次说没有地震云一说。联系是事物的客观特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你们看到结果后才想起异象,但万一地震没发生,这异象就没有他的意义,一笑而过。但是发生了,才将两者联系一起。联系可以使我们认识规律,根据规律预测东西。但这种带偶然性的结果反敲现象,能够作为规律么?别瞎说了。地震云!!!求扩散,别传这些地震云可以预测地震的谣言。地震云定义是什么?都是无知网民根据自己判断,说是就是,前提是他们都已经获得地震结果的消息,再去联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绵阳新北川明天的天气预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绵阳新北川明天的天气预报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