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天番禺南沙的天气预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天番禺南沙的天气预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感谢头条平台提供答题的机会!我觉得有这么一场战争的结局算是神转折。
成为春秋霸主后的晋文公拉上了秦穆公一起揍邻居郑国,本来从实力对比来看,灭掉郑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结果战局发生神转折,几十万秦晋大军居然灰溜溜的回去了,弱小的郑国得以存国。
实力相差悬殊,陷入亡国危机
公元前630年农历9月的一天,郑国国君郑文公彻底陷入了绝望,因为根据线报,秦晋达成共识,一起出兵讨伐自己。
现在,晋文公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了函陵,也就是郑国都城新郑的郊区,等于已经打到自己家门口了。
(图为晋文公剧照)
更糟糕的消息又传来,秦穆公率领秦军正在往新郑赶来,现在已经走到许昌了,不出三日,秦晋大军将完成对新郑的包围,那时,郑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两个大国联手找自己晦气,郑国还能指望谁呢?
靠自己吗?可是郑国早已不是郑庄公手下的春秋三小霸了。说来惭愧,自从庄公去世后郑国便陷入了内乱,权臣乱政,各方势力内斗不止,国力一年不如一年,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秦晋大军的进攻呢?
靠自己一直依附的楚国吗?唉!这场祸乱就是楚国给招来的!两年前,晋楚逐鹿中原,争夺春秋霸主地位,谁胜出谁将成为霸主,诸侯各国都要臣服于它!诱惑太大,于是郑国拿国运作赌,暗地里站队楚国,并且出兵助战。结果楚军在子玉的带领下一败涂地,连子玉自己都含羞自杀了,楚国老老实实的退回了南方,晋文公一战成名,成为春秋霸主!
楚国现在实力大减,躲着还来不及,怎么会来救援自己呢?
本来郑国上下全部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了,许多官员私下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带着家人跑路。
神转折——一个人一张嘴瓦解秦晋大军
这时有人为郑文公推荐了一个叫烛之武的厚黑学专家,据说他忽悠人的本事很厉害。话说这郑文公也没抱太大希望,权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就跑去找烛之武帮忙。
烛之武因为自己多年来不受郑文公重用,所以一开始不愿意去,还和郑文公发起了牢骚。但经不住郑文公求情,最后同意去去会一会秦穆公。
于是烛之武连夜出城,紧赶慢赶跑到了秦军大帐,秦穆公接见了他,或许他想看一看这位说客能玩出什么花样。
见面后,烛之武也不绕弯子,直接说了下面这些话:
- 你们两位大佬合伙来找我们郑国的麻烦,我们知道自己要倒霉了,但是如果我们挨揍对你有半点好处的话,我也不会大半夜的不睡觉跑来打扰你了。
- 因为你动脑子想一想啊,西安离郑州这么远,又不通高铁,晋国打我们你跟着瞎参合干什么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别忘了我们中间还隔着东周和晋国呢,郑国灭亡后,晋国国土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却捞不到好处。
- 而且晋文公已经是霸主了,如果再吞并郑国,实力将进一步碾压你哦!说不定,晋国下一步就要揍你了!为今之计,你应该帮着我们和晋国对着干,而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烛之武一席话说的秦穆公一愣一愣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湿了。秦穆公心想,这哥们说的是啊,晋文公那个糟老头子心眼坏得很,上次许诺送给我的几块地盘最后也没有兑现。
当然了,您要以为秦穆公仅仅就是被这几句话给唬住了而撤兵的,可就太小看他了。
秦穆公是什么人呢?他可是春秋霸主之一,虽然对此存在争议,但至少说明这是位有野心的君主。
秦穆公知道,秦国将来想要东出逐鹿中原,必须经过晋国,秦晋将来必有一场决战。如今自己帮着晋国搞扩张,帮他们踢开进一步雄霸中原的绊脚石,还天真的以为能从晋国那里分到一杯羹,实在是失策啊!
(图为秦穆公剧照)
于是秦军连夜撤回去了,不但撤军了,还留下一支军队协同郑国防御作战。
第二天天亮后,晋国侦察兵发现秦国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己跑回去了,而且还留下一支部队和昔日的盟友对着干。气的晋文公的舅舅子犯想要立刻攻城,你怂了,我们单干还不行!
最后还是外甥晋文公比较成熟,他说:“算了吧,反正现在我们也不占优势,又没有舆论支持,倒不如卖老秦一个人情,这一趟就当我请大家公款旅游了,咱也撤吧!”
于是郑国人惊奇地发现城外的几十万大军竟然不放一枪一炮,后队变前队心甘情愿地回家了,而弱小的郑国居然凭借一个人一张嘴劝退了几十万大军,成功化解了亡国危机!
我觉得,这次还没开打就结束的战争,不得不归为一次战场神转折,你说呢?
有意思的是,公元前375年郑国前脚活着进入战国,后脚就被韩国灭掉了,而这韩国是晋国的三个主要继承者之一,所以郑国到底还是被晋给灭掉了。
烛之武之所以能够让郑国转危为安,其实是钻了大国之间需要相互制衡的空子,郑国虽然没有被灭掉,也不过是在强国之间的夹缝里苟延残喘而已。
由此可见靠嘴皮子虽然使这次战争发生了神转折,却不能让国运发生转折,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国如果不能发愤图强,终将会被强者吃掉!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我是观点君,历史中简堂小拇指——挑千愁,专注三国史、明史,欢迎关注我哦!】
试想一下,当你指挥的军队远不如敌方,只能负隅顽抗时,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入敌方阵营,你顺势击败敌方,这算不算神转折?
这并不是玄幻小说的情节,在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推动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改革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出现多只起义军反对新朝统治,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吸引着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汉朝宗室,其中就有东汉刘秀,时任偏将军。
王莽于公元23年派兵镇压起义军,新朝军队拥兵43万,号称100万,将仅有1万军队的绿林军围困在昆阳,刘秀趁乱突出重围去搬救兵。绿林军在被长期围困的局势下,虽然多次击退新朝军队的进攻,但是始终无力挽回局面。
守卫昆阳的王凤甚至多次投降,新朝军队一概不理之。刘秀突围后奔波多地召集军队,也不过万人,数量上远远不如新朝军队。当刘秀率军抵达昆阳时,面对的形式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军将昆阳围困的水泄不通,随新军出征有王莽上林兽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兽,时时发出令人胆寒的啸声。
按照正常的剧情,接下来就是刘秀奋力作战,但是寡不敌众战死,昆阳城为新朝军队所破,王莽顺势平定天下,农民起义运动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刘秀这位透露着逆天改命的光环的人面前,号称穿越者的王莽也无力抗拒。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记载: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意思是,夜间有陨石砸入新军阵中,白天有乌云像山一样倒向大营。在迷信思想浓重的古代,这意味着上天抛弃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陨石与乌云的异像,让新朝军队彻底失去了军心,刘秀顺势里应外合击败了新军。最惨的是,新军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在刘秀追兵和天气的双杀下,新军溃不成兵,几乎全军覆没。
更大的影响在于,昆阳之战以后,新朝主力军丧失殆尽,王莽再也无力镇压起义军,仅几个月后,新朝灭亡。而此战中,刘秀以其勇武的表现脱颖而出,获取了足够的政治资历,为日后重建汉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此战后仅2年,30岁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所以突如其来的陨石,灭亡了新朝,推动建立了东汉,继而影响了近200年的中国历史,堪称战争史上的神转折。在古代,由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对于陨石等这种正常天文现象,通常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指示,当这种现象碰巧发生在战争中,会发生不经意的效果。
在西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纪前后,波斯高原兴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对外扩张,兵锋直至小亚细亚,与吕底亚王朝爆发激烈的战争,双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开长期的攻伐,善后持续5年左右。在某一天,两军正厮杀正酣时,太阳的亮度逐渐减弱,星星也现出身影。虽然不就太阳重现人间,但是两国都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遂罢兵回营,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居然被一次日食给终结了。
这场战争根据《希波战争史》的记载和后世对太阳轨迹的推测,发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异像面前,古代无论东西方,都将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联系在一起,形成战争史上的神转折。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神转折的战役貌似挺多的,想一想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就这么发生了,所以看什么小说啊,看历史多有意思!
1、我允许你先跑39米
网上有这么一个梗,我有40米长的大刀,我先让你跑39米,我是不是很仁慈啊?
但这种人往往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对面也有刀,大概也40米。
半渡而击就说的这件事。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攻打宋襄公,两军战于泓水。中间隔条河,宋军在河这边准备好了,楚军没过河,有人劝宋襄公等他们半渡而击,宋襄公一听:那不行,那太没素质了,我是有头有脸的人,必须讲道理,咋能干那事呢?我让他们先跑39米!然后楚军过河,宋军大败。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孔子为啥总待业,因为儒家真的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2、本想淹人反被淹
韩赵魏三家分晋,很著名的晋阳之战。这一战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思。
智伯先问韩康子和魏恒子要地,老韩和老魏不想当出头鸟,都给了,智伯又问赵襄子要,赵襄子这人很牛逼,就是不给,然后智伯就把赵襄子堵在晋阳城里了,智伯在城外大喊:赵襄子,开门啊,你有本事不献地,你有本事开门啊,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老赵没理他,智伯操了,引晋水灌城。老赵一看,暗中跟老韩老魏碰了个头,三人转头就放水把智伯淹了。
智伯正做梦呢,还以为侧漏了,结果就被咔嚓了。老赵还把智伯的头骨做成酒器:叫你淹我,劳资天天淹死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淹死的都是脑子进水的。
3、十万个为什么之冬天为什么刮东南风
别被《三国演义》忽悠,历史上赤壁之战那场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
这个问题高考前地理课上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知道,我国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可赤壁之战是大冬天。最后得出的结论大约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
当然曹军可能不学地理,但孙刘联军里有地理学霸,于是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烧死了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每晚七点半,请准时收看天气预报。
4、成语创作大战
有这么一场战争,创造了大量的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屐齿之折····
这就是以少胜多著名战役:东晋淝水之战。
我们就从这几个成语说起吧。
谢安本来已经退圈了,因为这场战争,于是C位复出,叫东山再起。开战前,苻坚很牛逼的说:把我们的马鞭扔江里,长江就断流了。意思就是他人多,他觉得自己挺牛逼,结果一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先头部队直接被偷袭了,苻坚再看敌军阵容,草木皆兵,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人。后来溃败逃跑的时候,听见风声鹤唳,苻坚嗷的一嗓子:妈呀,敌军追来啦····我觉得苻坚肯定不敢看恐怖片,心理素质不好。但东晋那边就很屌了,谢安侄子谢玄在前线赢了,捷报回来的时候,谢安正在下棋,他很装逼的继续下完棋,把棋友送走,回来的时候,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结果把鞋跟崴断了。
这段历史···话说谢安和苻坚同志,你们两是语文老师派来的吧?
5、奈何一回头塔没了
本想出去拿五杀,一回头塔没了····这尴尬不尴尬?最尴尬的是,还被队友杀啦···
据说金主完颜亮被柳永一首词忽悠了,什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于是完颜亮就想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然后就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打到长江北岸。这特么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说可怕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沿江官员都跑了,部队连主帅都没有,只有一个文官虞允文在指挥!
按说完颜亮已经在准备运动鞋和冲锋衣登吴山了,万万没想到,南宋军民一心,居然把他们击退了?这还不郁闷,郁闷的是,家里传来消息,堂哥篡位啦,还把自己废成庶人。倒霉的完颜亮进退维谷,家是回不去了,南宋也打不下来,正在他睡不着心口闷脑阔有点昏的时候,他被部下杀死了。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队友坑才是真的坑!
6、生命中的两场大风
也许世上还真的有天选之人这种说法,比如明成祖朱棣,如果说他遇到的第一场大风是个奇迹,那第二场大风怕是神迹了。
白河沟之战: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进行作战。朱棣被人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箭用光了就用剑,几次差点被俘,危急关头,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将建文帝方将旗吹断,就在这震惊的一瞬间,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建文帝军队溃散,燕师乘兴追击,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白沟河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夹河之战:建文帝三年,朱棣与盛庸夹河作战。盛庸大军据西南,燕师控东北,激战半日,互有胜负。突然东北风大作,尘沙飞扬,燕师乘有利之风势,从左右两翼横击,盛军败逃德州,死伤10余万人。
可能风神觉得影响凡人打架挺好玩吧,就好像我们吹一口气,把一只准备回家的蚂蚁吹到离蚂蚁洞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
下班了,不扯了。
---------丸---------
文:祁门小谢
传说,元世祖忽必烈从马克.波罗口中得知(也可能是其它外国商人)在东部大海上有一个国家叫“扶桑”,这个国家遍地都是黄金,非常的富足,引起了忽必烈的贪欲…随即派使者东渡扶桑,要求他们称臣,并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谁知当时的日本实际管理者不给面子,将使者赶回…这一下触怒了亚欧大陆的统治者,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令风州经略使忻都和高丽军民总管洪茶力统领大小战船900艘、骑步兵15000人,携带铜炮、毒弩从高丽出发远征日本(史称一第次“元日战争”)。
经过漫长海上航行,经受了晕船、呕吐…等种种不适之后,蒙古铁骑在九州登陆…虽然有部分抵抗,但是在蒙古军队的铜炮、毒弩等先进装备的打击下小股扶桑武士纷纷投降,可在往内陆进军时蒙古军队发现,哪来的遍地黄金和生活富足?几乎是蛮荒之地!更不没啥东西可抢,更重要的是当地土地贫瘠根本没有多少粮食供大军的给养…在没法继续往内地进攻的情况下,只得在登陆地点等待给养的到来…本来忽必烈打算在7月份征服日本,就因为给养问题一直拖到10月份大军似乎还待在原地不动,更严重的是突如其来的台风!将登陆场所有的战船吹的七零八落!不但给养未到还将为数不多抢夺来的粮食刮没了…就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状态下蒙古军队收集残存的战船撤离了日本,第一次“元日战争”结束。
通过第一次“元日战争”来看,蒙古军队这种陆上强权根本不适合登陆作战,战前对日本的情况也一无所知,连一张地图都没有!也没有做什么战前准备,登陆后由于武器先进占了上风,日本土著虽然总体战斗力低劣,指挥官组织能力也有限,但他们单兵近战格斗能力还是不错的,经常以百人小队突袭蒙古军队的大营,略有斩获之后绝不恋战…就这样一点点的消耗掉了蒙古军队的精神和体力,加之给养缺乏和强台风的影响蒙古军队只得败退。
忽必烈得知战败的消息后,认为“以抚代缴”是上策,派出使臣第二次东渡召扶桑称臣,谁知日本不但不称臣,还将来使斩首…忽必烈闻之极为震怒!蕞尔小帮居然冒犯天颜!又一次下旨征讨日本…这一次汲取上一次的教训,派熟悉水战的南方部队两面夹击日本,并且战舰和人数也大大超过第一次,后勤保障也要比上一次充分了许多。
第二次征讨日本也与上一次一样,南路部队登陆后在火炮、毒弩、毒气的掩护下很快的占据了滩头阵地,由于部队人数太多需要将给养和人员集中,更主要的是要等待北路部队上岸后一起向内陆进军,谁知就在等待的过程中又挂起了强台风!又和上一次一样将战船刮的一艘不剩,粮食、装备和许许多多的人都葬身大海…残存的兵力又一次面临绝境,“第二次元日战争”也草草的收场。
元朝的两次渡海征东开始信心满满,特别是第二次准备还是完善的,但部队之间配合不好!南北路没有同时到达,未能形成合力,并且都受到了强台风的影响最后兵败!
而日本方面虽然军队总体能力与蒙古大军相比差了许多,但他们属于以逸待劳,加之地理环境熟悉,弥补了战斗力低下的劣势,更有“神风”替他们出力…挽救了日本!所以,日本人到现在也认为是有神灵保佑。
时间过了600多年后的1945年6月,当美军航母编队出现在“琉球群岛”附近时,日本人再一次想到了“神风”,组织大批的“敢死队员”驾驶着只有单程燃料的飞机去撞击美军战舰…妄图重演“神话”!很可惜,这种法西斯狂热(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次郎”发明的,最早出现在菲侓宾战役)没有挽救日本军国主义者,最后在两枚原子弹的打击下最终投降。
要说古人打仗的神转折,不得不说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北汉皇帝刘崇。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皇帝刘崇,是沙陀人,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
(图:北汉世祖刘崇像)
刘知远建立后汉中,让自己的弟弟刘崇任北京留守,镇守太原,因为太原是他的龙兴之地,也是抗击契丹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须交给亲信之人把守。
可惜刘崇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他贡献了多次“神操作”,令人哭笑不得。
一,面对郭威,天真幼稚,把自己儿子送人头
郭威是后汉重臣、五代名将,奉后汉高祖刘知远临终所托,辅佐少主刘承祐,没想到刘承祐心狠手辣,想要除掉辅政大臣,便把郭威留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家老小全部灭门,郭威不得不率军造反,最终反戈一击,刘承祐死于乱军之中。
刘崇是刘承祐的亲叔叔,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率军南下,兴师问罪。
但他走到半路,听说郭威准备迎立刘崇在徐州的儿子刘赟为帝,刘崇一听大悦:“自己的儿子要做皇帝了,还有啥担心的?”于是打道回府,又回太原去了。
如此天真幼稚的头脑,真不愧是政治白痴。
刘崇刚回太原,就听到一个悲催的消息:自己的儿子刘赟还没出发,就被郭威派人害了!
二,面对柴荣,怒刷智商,得罪外援导致溃败
刘崇和郭威的后周成了世仇,但刘崇多次上门寻仇,都被郭威打得很惨。
郭威死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柴荣继位,刘崇趁机带兵南下,准备报仇雪恨,双方前锋在高平展开大战,这次大战中,刘崇接连贡献了两次“神操作”,成为战役的“神转折”。
此番大战前,刘崇重金从契丹请来外援助阵,但大战一触即发,刘崇突然脑袋抽筋,吃起了后悔药:“早知道后周就来这么点人,何必花大价钱请契丹外援呢?”
契丹主将耶律敌禄看出刘崇轻敌的苗头,提醒刘崇不可大意。
刘崇不以为然,答了一句:
“机不可失,老兄你别说了,站一边看我表演吧!”
杨衮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心里很不痛快,悻悻地站到一边。
这仗还没开打,刘崇就把外援给得罪了。
(图:契丹骑兵像)
刘崇的神操作还没结束,他正准备冲锋时,战场的大风突然大变,从北风转向南风,从顺风变成了逆风,对刘崇大大不利。
看来老天爷也打算给刘崇提个醒,可刘崇手下的气象专家、司天监李义却拍着胸脯保证:
“大风转向,对我军有利,陛下别犹豫了,下令进攻吧!”
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急了,拉着刘崇的战马说:
“我军逆风作战,哪能是有利呢?这个李义胡说八道,误我军国大事,应该斩首!”
刘崇不以为然,怒道:
“吾计已决,你这老书生再胡说八道,我砍了你的脑袋!”
刘崇大手一挥,数万大军如潮水般发起进攻,此处略去数百字。
是役,北汉军惨败,十亡七八,刘崇狼狈逃窜,甚至学曹操玩了一出割须弃袍,换上粗布衣服,戴上斗笠,扮成老百姓,一路狂奔,逃回太原老巢。
刘崇之所以贡献如此多的神操作,跟他的出身经历是分不开的。
他少年时是一个流氓无赖,不务正业,嗜好赌博,后来加入军队混饭,靠着哥哥刘知远才不断升官,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刚愎自用,这样的人当了皇帝,不败才怪。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天番禺南沙的天气预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天番禺南沙的天气预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